- 本手冊只提供标准汉语(普通話、國語)的解說,中国各地(包括香港、澳门)、台灣及其它華人聚居地尚有各式漢語族語言,请参看会话手册#汉语分支。关于中国少数民族通行的语言,请参看会话手册#中国少数民族语言。关于中国全国总体的语言分布情况,请参看中国#语言。
標準汉语(也称作中文、华语等)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,仅在大中华地区就有10亿人以上使用。然而由于各种原因,不同地区的汉语在字形、发音和词汇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差异。本文旨在提供一些对旅行者们很实用的常见的差异。
中國大陸標準語基於北京音,稱為「普通話」。
在臺灣,「標準漢語」同樣基於北京音,稱為「中華民國國語」(通常簡稱為國語),惟部分字發音有異於大陸普通話。
儘管香港、澳門通行粵語,不過近年隨著自由行的開放,不少商家也開始使用普通話,但保留有不少當地用語,須特別留意。
在20世纪中期,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汉字进行了简化,之后,中国大陆开始使用简化字(民间俗称「简体字」)。新加坡、马来西亚在1974年正式采用了中国大陆的简化字。而港澳台及一些海外华人社区则继续使用原来的字形,台灣一般通稱「正體字」「國字」(也稱「繁體字」),其他地區通稱為「繁體字」。
繁簡字體差異 简体 | 繁體 | 沈阳 | 瀋陽 | 下沉 | 下沉/下沈 | 东京 | 東京 | 首尔 | 首爾 | 马尼拉 | 馬尼拉 | 雅加达 | 雅加達 | 国际酒店 | 國際酒店 | 饭馆 | 飯館 | | 繁體字內部差異 大陸字典收錄 | 香港實際使用 | 台灣實際使用 | 产(産) | 產 | 產 | 鸡(鷄) | 雞(鷄) | 雞(鷄) | 录(録) | 錄 | 錄 | 启(啓) | 啟 | 啟 | 说(説) | 説 | 說 | 艳(艷) | 豔 | 豔 | 众(衆) | 眾 | 眾 | | 標點差異(以橫排為準) 名稱 | 大陆惯用 | 港台慣用 | 說明 | 逗號 句號 | ,。 | ,。 | 大陸的居左下,港台的居中。 | 引號 | “ ‘ ’ ” | 「 『 』 」 | 香港兩種混用。 | 書名號 | 《》 | 《》 | 港台在非正式場合也用引號(「 『 』 」)代替書名號。 | |
對照閱讀 简体 | 繁體 |
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、戏曲、书法、国画、文学、陶瓷艺术、雕刻等,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、围棋和麻将等。中国的格斗术武术举世闻名。茶、酒、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,春节(夏历新年)、元宵、清明、端午、七夕、中秋、重阳、冬至等为传统节日。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,以夏历为历法,以五伦为道德准则,以汉服为国服。中国人有强烈的父系宗族观念和祖先崇拜,因此将代表家庭的姓氏置于人名之前。中国人还重视教育及对人才的选拔,春秋时期孔子“有教无类,因材施教”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,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,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。在古代文化、科学、技术等方面有所成就,明清以来西方的近代科技和民主政治思想传入中国。 | 中國的傳統藝術形式有國樂、戲曲、書法、國畫、文學、陶瓷藝術、雕刻等,傳統娛樂活動有象棋、圍棋和麻將等。中國的格鬥術武術舉世聞名。茶、酒、菜和筷子等為中國的特色飲食文化,春節(夏曆新年)、元宵、清明、端午、七夕、中秋、重陽、冬至等為傳統節日。中國傳統上是一個儒學國家,以夏曆為曆法,以五倫為道德準則,以漢服為國服。中國人有強烈的父系宗族觀念和祖先崇拜,因此將代表家庭的姓氏置於人名之前。中國人還重視教育及對人才的選拔,春秋時期孔子「有教無類,因材施教」開始辦私塾培養人才,漢朝時採用察舉推選政府官員,隋朝起實行科舉在平民中選拔人才。在古代文化、科學、技術等方面有所成就,明清以來西方的近代科技和民主政治思想傳入中國。 |
國語注音符號於中華民國元年(1912年)制定,1918年開始使用。後來兩岸分治,大陸改用拼音文字(即漢語拼音)來拼寫漢字讀音,而台灣則沿用注音符號。使用注音符號來表示國字的發音。「注音符號」自「ㄅ」開始,到「ㄦ」為止,分為聲母、韻母,一共有37個。
儘管大陸已經廢止注音符號,但一些字詞典依然會標註漢字的注音。另外,漢語拼音沿用了注音符號的排列方式(ㄅㄆㄇㄈ… → b p m f ...),故學習另一種注音方式無須重新記憶順序。
注音符號與漢語拼音對照(按注音鍵盤排列) ㄅ b | ㄉ d | | | ㄓ zh | | | ㄚ a | ㄞ ai | ㄢ an | ㄦ er |
ㄆ p | ㄊ t | ㄍ g | ㄐ j | ㄔ ch | ㄗ z | ㄧ i | ㄛ o | ㄟ ei | ㄣ en | |
ㄇ m | ㄋ n | ㄎ k | ㄑ q | ㄕ sh | ㄘ c | ㄨ u | ㄜ e | ㄠ ao | ㄤ ang | |
ㄈ f | ㄌ l | ㄏ h | ㄒ x | ㄖ r | ㄙ s | ㄩ ü | ㄝ ê | ㄡ ou | ㄥ eng | |
除了原有的注音符號,臺灣自2008年起引入與大陸相同的漢語拼音作為譯寫,漢語拼音在街頭的交通號誌與捷運站中最為常見。例如:
忠孝東路 | Zhongxiao E. Rd. |
捷運西門站 | MRT Ximen Station |
新北投 | Xinbeitou |
漢語拼音在台灣民間的普及程度仍然不如注音符號與通用拼音;香港、澳門使用粵語拼音,沒有引入漢語拼音。
國語的聲調主要分為四聲,「陰平」為一聲、「陽平」為二聲(ˊ)、「上聲」為三聲(ˇ)、「去聲」為四聲(ˋ),少部分使用「輕聲」(˙)。音調對於國語來說相當重要,如果聲調不正確,可能會引起誤會。
三民主義 | ㄙㄢ ㄇㄧㄣˊ ㄓㄨˇ ㄧˋ | sān mín zhǔ yì |
他來寫字 | ㄊㄚ ㄌㄞˊ ㄒㄧㄝˇ ㄗˋ | tā lái xiě zì |
新聞廣告 | ㄒㄧㄣ ㄨㄣˊ ㄍㄨㄤˇ ㄍㄠˋ | xīn wén guǎng gào |
好的 | ㄏㄠˇ ㄉㄜ˙ | hǎo de |
中國大陸和台灣均推廣自己的標準語,但兩者的標準有所不同。另外,這裏也列舉一些方言地區常見的錯讀。
漢字 | 大陆普通话 | 台灣國語 | 常見錯讀 | 註 |
发/髮 | fà/ㄈㄚˋ | fǎ/ㄈㄚˇ | fā/ㄈㄚ | 「发」亦作「發」的簡化字,讀fā/ㄈㄚ。 |
微 | wēi/ㄨㄟ | wéi/ㄨㄟˊ | | |
识/識 | shí/ㄕˊ | shì/ㄕˋ | | 多音字,亦讀作「志」。 |
质/質 | zhì/ㄓˋ | zhí/ㄓˊ | zhǐ/ㄓˇ | 在國語中為多音字,作「抵押」(如質押、人質)時讀作「至」。 |
显然,“计算机”这个词在大陆和台湾的意思不太一样。大陆的“计算机”是各地的电脑(被广泛接受的形式),此意於台灣僅提到專業術語時使用;台湾、香港(甚至廣東)日常生活中的“計算機”则是大陆算账用的“计算器”。繁简体词汇的差异体现在生活的每一方面,但还是以信息技术(IT)的词汇差异为多——从电脑游戏到系统软件。
以下詞彙皆以當地寫法為準,不會有繁簡轉換。為避免誤會,每個詞彙均列出對應的英語。某些通常僅在某地區或某種方言使用的詞彙,在其後面標註地區或方言。
大陆用语 | 港澳用語 | 台灣用語 | 马新用语 | 英語 |
自行车 / 脚踏车 / 单车 | 單車 | 腳踏車 / 單車 / 自行車 / 鐵馬(台語) / 孔明車(台語) | 脚踏车 / 脚车 | bicycle / bike |
摩托车 | 電單車 | 機車 / 摩托車 | 摩托车 / 摩哆车 / 电单车 | motorcycle |
公交车 / 公共汽车 / 巴士 | 巴士 | 公車 / 巴士(台語) | 巴士 | bus |
长途汽车 / 长途巴士 | | 客運 | 长途巴士 | coach |
搭乘 / 乘搭 | 乘搭 | 搭乘 | 乘搭 | ride |
打车 / 打出租 / 打的 | 搭的士 | 搭計程車 | 搭德士 | |
出租车 / 的士 / 计程车 | 的士 | 計程車 / 小黃 | 德士 | taxi |
地铁 | 地鐵 | 捷運 | 地铁 | metro / underground / MTR / MRT |
大陆用语 | 港澳用語 | 台灣用語 | 马新用语 | 英語 |
乒乓球 | 乒乓球 | 桌球 | 乒乓球 | table tennis |
台球 | 桌球 | 撞球 | 桌球 | billiards |
大陆用语 | 港澳用語 | 台灣用語 | 马新用语 | 英語 |
冰淇淋 / 冰激凌 / 雪糕 | 雪糕 | 冰淇淋 | 冰淇淋 | ice cream |
冰棒 / 冰棍 | 雪條 | 冰棒 | 冰棍 | popsicle |
金枪鱼 | 吞拿魚 / 金槍魚 | 鮪魚 | 金枪鱼 / 吞拿鱼 | tuna |
鲑鱼 / 三文鱼 / 大马哈鱼 | 三文魚 / 鮭魚 | 鮭魚 | 三文鱼 | salmon |
西红柿 / 番茄 / 洋柿 | 番茄 | 番茄 | 番茄 / 红毛茄 | tomato |
红薯 / 番薯 / 地瓜 | 番薯 | 番薯 / 地瓜 | 番薯 | sweet potato |
马铃薯 / 土豆 | 薯仔 / 馬鈴薯 | 馬鈴薯 | 马铃薯 | potato |
花生 / 落花生 | 花生 | 花生 / 落花生 / 土豆 | 花生 / 土豆 | peanut |
菠萝 / 凤梨 | 波蘿 | 鳳梨 | 黄梨 | pineapple |
方便面 / 泡面 | 即食麵 / 方便面 / 泡麵 / 杯麵 | 泡麵 | 泡面 / 快熟面 / 快速面 | instant noodles |
阳春面 / 光面 / 清汤面 | 淨麵 | 陽春麵 / 清湯麵 | 清汤面 | noodle soup |
速溶咖啡 | 即溶咖啡 | 即溶咖啡 | 即溶咖啡 | instant coffee |
菜市场 / 市场 | 街市 / 菜市場 | 菜市場 / 市場 | 巴刹 / 菜市 | market |
番茄酱 | 茄汁 | 番茄醬 | 番茄酱 | ketchup |
大陆用语 | 港澳用語 | 台灣用語 | 马新用语 | 英語 |
夜总会 | 夜總會 | 酒店 / 夜總會 | 夜总会 | nightclub |
大陆用语 | 港澳用語 | 台灣用語 | 马新用语 | 英語 |
酒店/飯店 | 酒店 | 大飯店 / 旅社(小型) | 酒店 | hotel |
青年旅舍 / 青年旅馆 | 青年旅舍 | 青年旅館 | 背包客栈 | youth hostel |
大陆用语 | 港澳用語 | 台灣用语 | 马新用语 | 英語 |
女士 / 小姐 | 小姐 | 小姐 | 小姐 | miss |
服务员 | 侍應 | 服務生 / 侍應 | 服务生 | waiter(ess) |
警察 / 公安 | 警察 / 差人 / 治安警(澳門) / 司警(澳門) | 警察 / 員警 | 警察 | police |
大陆用语 | 港澳用語 | 台灣用语 | 马新用语 | 英語 |
运营商 | 業者 | 業者 | 运营商 | operator |
智能手机 | 智能手機 | 智慧型手機 | 智能手机 | smart phone |
短信 | 短訊 | 簡訊 | 简讯 | short message (SMS) |
邮箱 / 信箱 | 信箱 | 信箱 | 信箱 | mailbox |
网络 / 互联网 | 互聯網 | 網路 / 網際網路 | 互联网/网络/网路 | network / Internet |
大陆用语 | 港澳用語 | 台灣用语 | 马新用语 | 英語 |
新西兰 | 紐西蘭 / 新西蘭 | 紐西蘭 | 纽西兰 | New Zealand |
意大利 | 意大利 | 義大利 | 意大利 | Italy |
朝鲜 / 北朝鲜 | 北韓 / 朝鮮 | 北韓 | 朝鲜 / 北韩 | North Korea |
旧金山 | 三藩市 | 舊金山 | 三藩市 | San Francisco |
激光 / 镭射 | 雷射 / 鐳射 | 雷射 / 鐳射 | 雷射/激光 | laser |
硬盘 | 硬碟 | 硬碟 | 硬碟 | hard disk |
软件 | 軟件 | 軟體 | 软件 | software |
U盘 | USB手指 | 隨身碟 | 随身碟 | flash drive |
运行 | 執行 | 執行 | 运行/执行 | run |
鼠标 | 滑鼠 | 滑鼠 | 滑鼠 | mouse |
笔记本电脑 / 手提电脑 | 筆記型電腦 | 筆記型電腦 / 筆電 | 笔记型电脑/手提电脑 | laptop |
数码相机 | 數碼相機 | 數位相機 | 数码相机 | digital camera |
冰箱 | 雪櫃 | 冰箱 | 冰箱 | refrigerator |
米 | 米 | 公尺 / 米 | 米 | metre / meter |
英寸 | 英寸 / 英吋 / 吋 | 英寸 / 英吋 / 吋 | 寸 | inch |